為進一步提升學院全體學生黨員學習黨史、服務社會的主動性、積極性,學院學生黨支部以1月份主題黨日活動為載體,聚焦學習、實踐和服務三個層面,結合各地實際,深入開展“學思踐行黨史、争做黨員先鋒”主題活動,以黨員先鋒模範引領和推動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推進。
聚焦黨史學習,總結提升思想
寒假期間,各位學生黨員結合一年來黨史學習教育的所思、所悟、所行,進一步學深、學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論述、重要指示,全國、全省以及我校黨史學習教育總結會議精神,進一步增強曆史自覺、堅定理想信念、傳承紅色基因、厚植擔當精神,每一位學生黨員都進行深入思考,完成個人黨史學習總結彙報材料96份。
聚焦黨史實踐,傳承紅色基因
寒假期間,各位學生黨員通過走訪家鄉紅色印記,深入革命遺址或紀念館,尋找身邊英雄楷模與傑出代表等途徑,深入體悟家鄉紅色文化,傳承紅色革命精神,有效鞏固了黨史學習教育成果。
一個個動人心弦的革命故事、一張張引人深思的感人場景、一段段激情澎湃的紅色歲月讓同學們感慨萬千。
化19(12)應化J班周婉瑩參觀紅色基地後說道:“有的人活着,他已經死了,有的人死了,但他還活着”。我之前不能理解這個句子中的他,而當我站在紀念碑前、烈士碑前,我終于明白,這個他是一種精神。他們為真理而戰,受盡折磨仍甯死不屈,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後人前進的方向,真是可歌可泣。戰争時期黨員們的鮮活事迹感染着大家,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一曲曲時代的凱歌,他們将激勵我,向人生,成功的彼岸不斷沖刺。
化19(2)化學S班的李冬青參觀“蘇中第一捷 ”紀念館後很受啟發,擁有“天下第一刺刀”之稱的七戰七捷紀念碑,拔地而起,猶如一把刺刀筆直刺向天空,象征着華中野戰軍所向披靡,無堅不摧的英雄氣概;碑基上的假石擋土牆,寓意着軍民團結如銅牆鐵壁,堅不可摧;書卷式的碑牆寓意着“蘇中七戰七捷”這一偉大戰役,和戰争中英勇犧牲的将士們,将永載史冊;碑牆上的“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”九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和727字的碑文,寓意着蘇中人民不會忘記曆史,他們将在新時期創造新輝煌;碑牆一側的那棵高大挺拔的松樹和周圍種植的柏樹,象征着華中野戰軍将士們不屈不撓、奮戰到底的精神,如松柏長青,永垂不朽。陳列館中陳列着新四軍老戰士捐贈的戰争時的書信和物品,蘇中戰役主要指揮者的相關資料和實物展品,蘇中戰役從一個勝利走向另-一個勝利,鼓舞了解放區軍民士氣,堅定了人民必勝的信心。一個個熱血戰士為了祖國未來的幸福獻出了自己的青春,自己的生命,我們有什麼理由在現在的日子裡碌碌無為呢?我們當時刻謹記前輩們的艱苦,努力的為自己,為祖國而奮鬥。
聚焦志願服務,提升社會美譽
當前,各地點狀疫情不斷湧現,部分區域局勢仍然比較緊張,學生黨員在确保自身安全保障的前提下,在屬地适時開展志願服務和幫扶活動,貢獻自己的力量。他們在社區除雪,他們看望孤寡老人,他們在防疫關卡測體溫、嚴登記,一些基礎的、力所能及的工作,一些發自内心的服務和幫助總是能給社會帶來溫暖,他們在用新時代大學生黨員的高要求和嚴标準不斷踐行先鋒模範。
化19(3)化學S班邱旻藍在牛橋村村委進行志願服務,幫助工作人員處理村中瑣事,發放村民的第三代社保卡等。在春節前夕,跟随當地村幹部一同走訪慰問困難群衆、現役軍人和老幹部,詢問他們的生活起居、健康狀況、收入來源以及存在的現實困難等情況,提醒大家春節期間注意用火用電安全和自我防護,送上大米、油、被子等慰問禮品和新春祝福,帶去冬日的溫暖和關懷,鼓勵其保持樂觀心态,積極面對生活,堅定信念,克服困難。志願活動是奉獻社會、服務他人的一種方式,是傳遞愛心、播種文明的過程。對被服務對象而言,它是感受社會關懷、獲得社會認同的一次機會。對社會而言,它是提升社會文明風氣、促進社會和諧的一塊基石。